铜沛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
为加强全区河道管理与保护,有效提升河道管理水平,确保
河长制落地生根,取得实效。根据区委、区政府《鼓楼区全面推
行河长制工作方案》,结合铜沛街道实际,制定如下工作方案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
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
讲话精神,按照省、市有关部署要求,紧紧围绕水资源科学配置、水生态自然和谐、水安全保障有力的发展目标,以保护水资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治理水环境、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,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,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,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督促指导、街道负责管理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,修复水生态功能,确保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合格和饮用水源安全,维护河道健康生命,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鼓楼奠定坚实基础。
(二)基本原则
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处理好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、依法管理与科学治理、河道资源的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等关系,促进河道休养生息。
坚持党政主导、部门协作。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,明确各级河长及有关部门职责,强化工作措施,协调各方力量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
坚持因河施策、系统治理。立足奎河实际,统筹上下游、左右岸,通过控源、截污、清淤、修复、贯通等多种措施,解决好河道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。
坚持依法管理,长效管护。推动河道依法管理,坚持长效管理,全面划定河道管理范围,创新河道管护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河道管护水平。
坚持强化监督、严格考核。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各项制度,严格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,拓展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渠道,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。
(三)工作目标
2017年全面建立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到位、保护有力的河长制运行机制。通过综合整治和加强监管,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明显改善,“互联互通、引排顺畅、功能良好、生态优美”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建成,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道生态新格局基本形成。
二、组织形式
(一)建立范围。在铜沛推行河长制,划分河段,由民馨园社区、沈场社区、沈苑社区、铜建社区、西阁社区进行管理。
(二)总体构架。建立办事处、居委会二级河长体系。办事处、居委会设立河长,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和考核组。
(三)河长组织体系。办事处居委会双总河长由本级党工委及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。河长因职务变动,由担任相应职位的人员接替,履行相应职责。
办事处、居委会二级河长,处党政负责同志担任处级河长,河道所在居委会负责同志担任居委会级河长。
(四)工作职责。总河长作为辖区内推行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,负责辖区内河长制的组织领导,协调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,牵头组织督促检查、绩效考核和问责追究。
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库管理、保护、治理、开发利用等工作,包括河道长效管护、水资源保护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、河道综合功能提升等;明晰跨行政区域和河道管理保护责任,协调上下游、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,解决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、难点问题;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、围垦河道、超标排污、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;完成上级河长、总河长交办的事项,并对本级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,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,强化激励问责。居委级河长还应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求,开展居委会管河塘日常管护。
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日常工作,交办、督办河长确定的事项;制定河长制各项制度;分解下达河长制年度工作任务,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,落实责任,共同开展工作;对下一级行政区域河长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、统筹协调、督查推进、参与考核等,开展河道保护宣传。
三、主要任务
(一)严格水资源管理
1、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。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、用水效率控制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,建立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,强化责任追究;严格取水许可,加强事中、事后监管。
2、突出节水减排。开展全民节水行动,建立健全用水效率评估体系,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,在用水产品、重点用水企业和公共机构四大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。
(二)加强河道资源保护
1、落实一河一策。根据奎河的功能定位,统筹考虑防洪排涝要求、水资源条件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需求,引领河道有效保护、系统治理和科学管理。
2、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。加快推进办事处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、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,到2020年,建立范围明确、归属清晰、权责分明的河道管护责任体系。
3、科学划定河道功能处。合理确定河道资源开发利用布局,强化分处管理和用途管制,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。
4、加强河道水域面积保护。严格执行《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》,实行水域占用补偿、等效替代,加强河道蓝线管理办事处水域面积基本稳定。
(三)推动河湖水污染防治
1、全面落实《徐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,结合区“263”专项行动,推进水资源管理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生态保护,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新机制。
2、加强农业污染治理,优化养殖业布局,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,压缩网围养殖面积。
(四)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
1、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,提高水源地应急保障能力。
2、加强河水环境综合整治。结合城区综合规划,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,注重河湖水域岸线保洁,打造整洁优美、水清岸绿的河湖水环境。
3、以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处理及河道疏浚整治为重点,综合整治涉农水环境,推进水美乡村、美丽库区和水利风景区创建。
(五)实施河湖生态修复
1、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。结合黑臭河道治理规划,采取截污、清淤、活水、保洁、生态修复等措施,系统治理黑臭水体,实现水面无漂浮物、河岸无垃圾、水体无异味,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。
2、提升生态保护水平。集中打造主要河道水生态保护网、生态保护引领区,确保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年提升。
(六)推进河湖长效管护
1、以“河长化协调、标准化养护、市场化保洁、长效化监管、综合化执法、考核化评比”六化管理为抓手,理顺管理体制,完善工作机制,落实管护经费,全面提升河湖管护效果。
2、强化河湖日常监管巡查,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,提高河湖监管效率;扎实推进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,全面提升河湖和水利工程的证权化、信息化、风景化管理。
(七)强化河湖执法监督
推进执法巡查和管理巡查有效对接,强化重点区域、重要时段、敏感水域执法监管,有效遏制擅自占用水域岸线、盗采砂石资源、破坏河湖工程设施、违法取水排污的行为;建立多部门综合执法,严厉打击涉河涉湖刑事犯罪及暴力妨碍行政执法犯罪活动,建立完善案件通报制度,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。
(八)提升河湖综合功能
系统推进河湖综合治理,保持河湖空间完整与功能完好,实现河湖防洪、除涝、供水、航运、生态等设计功能。推进流域性河湖防洪与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;实施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,构建格局合理、功能完备、标准较高的区域骨干河网;加固病险堤防、水库,提高工程安全保障程度。
|